创业
门外汉做餐饮:一碗面如何年卖百万元?
一个不会做饭、没进过厨房的门外汉,11天速成大厨,4年内发展70多家店铺,靠着一碗面每年卖出上百万元。胡和记河南分公司总经理芦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谁说大款和厨子不能同体?芦苇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旁人常笑称:“他是大款里做饭做得最好的,是厨子里钱包装得最鼓的”。芦苇听完总是一摆手哈哈大笑,在他看来,他这个“厨子”是速成的,这个“大款”更是速成的。
一碗面改变人生
36岁的芦苇正值本命年,退伍军人、国企买断职工、广告经理、保险销售、厨子、老板,仅仅度过3圈生肖轮回,身上却拥有着相当数量的标签。
如果将这些标签以岁月为方向,像多米诺般依次推倒,就会发现有那么一碗面,将芦苇的人生分隔为了两截。前半截的标签零散繁多,后半截却只有两个:厨子与老板。然而,在芦苇看来,就是这仅有的两个标签,将延续完他余下的三分之二人生。
15岁入伍,曾在红旗下热血澎湃;19岁转业回到家乡南阳,在国企温水中郁郁不得志;28岁趁企业改制,咬牙以2.8万块买断14年工龄(工龄从入伍时算起);31岁前,跑广告、卖保险、开网吧,在商海中跌跌撞撞,寻找方向。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碗面,酸甜苦辣的经历都只是佐料,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面,只有不断尝试后才能知道。”
从时间纬度上来看,那碗改变芦苇人生的面出现在2008年。
2008年3月份,芦苇刚刚转手网吧,寻找新项目无果,带着女朋友去“天府之城”成都散心,顺便碰碰运气看有没有什么好项目。午饭时分,女朋友提出想吃四川的特色面点——担担面。于是,俩人边走边找,挑了天桥下面一家门面不大但异常热闹的面馆。
50平米的面馆塞满了食客,“哧溜—哧溜”,吃面声此起彼伏,排队买面的更是从店内排到了门外。芦苇点了一碗担担面、一碗牛肉面,尽管前面排着长队,可不到五分钟就吃到了热腾腾的面。
“媳妇,味道咋样?”“好吃!我们俩换一换试试。”
芦苇吃惯了北方的面食,初尝南方的面点,只觉得香辣爽口、辣中带麻,吃完后酣畅淋漓,就连一向对饭菜甚为挑剔的女朋友都赞不绝口。芦苇当时突然灵机一动:北方人喜欢吃面,但却很少吃过南方的面,如何把这家店复制到南阳,生意肯定不错。
当机立断,芦苇马上跑到店门前查看招牌上的信息,看看这家店是否可以加盟,马上便联系上了这家面庄的总部——重庆胡和记面庄。
厨子速成记
就在去年,一档名为《嘿!小面》的纪录片登陆央视,重庆小面红遍全国。芦苇所联系的胡和记面庄,就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主营小面的重庆面馆。
联系了胡和记后,芦苇当天下午便从成都赶到了重庆考察项目。其实,当时芦苇心中一直存在一个顾虑——自己根本不会做饭,如果加盟面庄,能行吗?
“盐少许,味精适量,油七分热”,中国餐饮里的烹饪流程向来模糊,这就决定了一个厨师的经验对于菜品的味道起了关键作用。也正因为这样,对于不懂厨艺的“门外汉”而言,做菜似乎是件困难的技术活,更别提让一个外行开餐馆了。
“胡和记的加盟商里有95%以上之前都没做过餐饮!“
在听到总部介绍时,芦苇很是吃惊:“难道做一家面馆的门槛如此低?”
在详细了解后芦苇才明白,并非是面馆的门槛低,而是胡和记面馆的门槛低。这有什么不同?原来,餐饮连锁加盟中的重中之重便是将菜品口味标准化,在不同的连锁店铺中所吃到的口味必须保持相同。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上世纪9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闯入中国,受其影响,大陆餐饮一直在口味标准化的道路上反复探索,涌现出真功夫、乡村基等一批快餐企业。但是,面食领域却鲜有脱颖者,更别提细分之下的重庆小面。胡和记面庄作为小面领域率先“吃螃蟹”者,为了打造标准化餐饮体系,按照业务需求“倒推”组织架构,成立六大功能组织:
1.餐品与调味品研发中心——专业从事调料研发;
2.运营中心——拓展与管理连锁店铺,维护调味品生产供应系统;
3.净龙生产分厂——生产胡和记系列食品、调味品等产品;
4.理化中心——保证餐品和调味品质量;
5.物流中心——与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实现对连锁店铺自主独立快捷配送;
6、 售后服务中心——在加盟店聚集区域建立区域性的售后服务分中心,以点带面,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正是这六大组织将胡和记面庄的加盟经营流程切割为了六大标准板块,无论是面食制作还是店铺经营,都成了一条条标准化流程,门槛就是这样被降了下来。
芦苇心中的顾虑打消后,又了解到单店加盟费才一万块钱,当时就做出了加盟决定。
加盟之后芦苇才发现,为了实现标准化,胡和记在细节下都下足了功夫。使用调料时有专门的“量勺”,每一个碗中都标上了刻度用来指示汤的多少。做面变成了一项傻瓜式操作,在总部仅仅培训了一个星期,芦苇就能亲手做出和他之前吃过一样口味的牛肉面。
一碗面卖出百万元
从做出加盟决定到完成总部培训,再到选址装修开业,只用了十一天时间。2008年4月29日,芦苇说这是个和结婚纪念日一样不可能忘记的日子,河南首家胡和记面庄在南阳师范学院旁边开业。也就是在这一天,芦苇经历了“忧喜两重天”。
早上9:30开业,鞭炮也放了,音乐也响了,鲜花也撒了,可整个上午看热闹的人多,来吃面的却很少。眼看着中午饭点即将过去,店铺依旧冷冷清清,芦苇原本自信的心中也敲起了小鼓。
所幸,忧虑并未继续蔓延,从下午开始,店铺人流逐渐增加,到了晚上彻底爆发。4张四人桌、10张两人桌,全部坐满,排队的人群长达十几米。当天准备的100斤面竟然提前全部用完,临时又紧急调来了50多斤。到九点半关门的时候,忙乎了十几个小时的芦苇小腿都开始打起了哆嗦,盘算下来,这一天竟然卖出了接近4000块。
按说开门大吉,芦苇应该高兴才是,但他心中却又渗出丝丝忧虑:食客们的新鲜劲儿过去后,万一生意下滑,怎么办?
芦苇的顾忌并非多余,街边经济在开业初期,往往能凭借新鲜噱头吸引顾客,但如何能够可持续地经营,却是一项长期考验。
今天来看,芦苇不仅靠着一碗面“打下了江山”,而且也成功地“守住了江山”。如果从结果来分析过程,芦苇觉得他做对并且做好了两样最重要的事情:口味与服务。
西南地区喜麻辣,如果直接将胡和记的面点风味照搬过来,对于北方人而言,口味偏重。于是,芦苇亲自参与到专门针对河南本土口味面食的开发,独创出了适应北方大部分口感的“微辣”系列。为了防止口味下降,每个星期,芦苇总要亲自将店铺内的所有菜品亲自尝过一遍,并且定期邀请亲朋好友试吃、提意见。
在服务上芦苇也是丝毫不敢马虎。有一天晚上,店里已经熄了炉灶准备下班,突然一位顾客走进来说要吃面。芦苇解释已经打烊,可这位顾客说他听朋友介绍这家面好吃,特意从大老远赶来,因为距离原因,之前来了三次都已经下班。芦苇听后立马重新开灶为这位顾客煮了一碗面。
提起这事,芦苇笑着说:“做那碗面消耗了平时十倍的费用成本,但也正是这碗面,又拴住了一位忠实顾客。”
用口味留住顾客的胃,用服务留住顾客的心。芦苇的店铺每天都能保证四千以上的营业额,在旺季更是能达到五六千的营收。此前芦苇绝未想到,靠着一碗面,每年竟能卖出上百万元,并且被《南阳晚报》、《大河报》连续报道。
开业后仅三月,芦苇趁热打铁拿下了胡和记面庄的南阳总代,2012年再次出手拿下河南省代。
截至到目前,芦苇在河南省已经发展了70多家胡和记面庄,并且筹划在未来5年内扩大至500家。从“速成”厨子到“速成”老板,芦苇觉得:“经营好一家面馆和管理好几十家、上百家面馆的道理一样,都需要在口味与服务上用尽心思、下尽功夫,不同的是以前是自己这样做,现在是要说服更多人和自己一起这样做。”

一个制衣女工的人生逆袭
在亦舒的小说《悄悄地一线光》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人公王广田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每天疲于奔命,外形渐渐邋遢,最后穷途潦倒,已不能负担生活费用。就在这时,一个未知的“救世主”出现了,“Ta”像一道阳光,照亮了广田阴霾而又悲惨的人生。“Ta”助广田发挥所长,收获了事业与幸福。
这样的故事诡异离奇,却又充满温暖,除非出现奇迹,否则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见到了。
可是邹燕真的希望出现奇迹。她黝黑消瘦,剪着男人一样兰花头。她脚步踉跄,已经严重营养不良,怀里的馒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她却仍只是狠狠咽下唾沫,紧赶慢赶往家走。
贫与病
回到租来的家里,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她的心揪得生疼。
现在的时间是2005年,在纠结多年以后,邹燕终于离婚了。个性刚强的她净身出户,唯一索要的婚姻共同财产,就是年仅5岁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
她不是一个不坚强的人,作为家中的长女,邹燕小学毕业就扛起了家里的重担,与父亲一起卖猪肉。在近30年的人生路程中,她卖过猪肉,进过鞋厂,做过制衣厂女工,多年心酸生活的摧折,让她褪尽了青春的颜色。可是,她没有哭过。
她不怕饿不怕冷,只要能为孩子存下一点治病的钱。
可是6万块的手术费对她来讲还是太多了。她已经不知道一个人在深夜里默默哭过多少回。站在高处,她想飞身而下化作鸟,走在河边,她想投入河中变作鱼。女儿是她的唯一财产,如果没有她,她也不想活了。
终于,在一个本该普通的清晨,一张汇款单随着邮递员的自行车铃声,飘到了邹燕的手中。
这张汇款单上,有500块钱。自从离婚后,前夫就再也没过问过她们母女的死活,是谁在这个时候寄钱过来呢?
500块在2013年,只够一个家庭生活一周,有的人甚至买一件衣服就用完了。可在邹燕的眼里,这笔救命钱无疑是她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巨大款项。
“就是这500块钱救了我。”“我当时都走投无路了,直到他们寄了500块钱给我。”她一遍又一遍的诉说着,在每一次讲到500块时,都要加重一遍语气。给她寄钱的,是他的弟弟。毕竟姐弟情深,弟弟弟媳在得知了她的境况后,给与了她极大地精神与物质支持。
“每次见面,他们都会给我买吃的、买穿的。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就给我买了一百多的衣服。”从她的话里,还依稀可以看见当年的窘迫与至今不变的浓浓的感激。
这个不被命运眷顾的女人,因为亲情,感受到了人生的温暖。但是,一味的接受并不是邹燕活下去的正确路线。天生的坚强倔强让她拒绝接受他们的接济,她想要找到自己自力更生生存下去的方法。
授以渔
可是弟弟弟媳的帮助,也没有仅止于此。贴心的弟媳,在授之以鱼的同时也授之以渔。他们在一家名叫千千氏的企业给邹燕找到了工作。
从2005年开始,弟媳就在千千氏工作。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千千氏主营发饰盘发,是快造型的开创者。他们将邹燕引入了千千氏以后,邹燕才明白自己以前的三十年,都过得不像一个女人。
千千氏对加盟商有着很好的人才保障制度。会帮助加盟商招聘、或是直接输送具有专业素质的店员。因此,进入千千氏的员工,都要接受化妆、盘发技能的专业培训,再分配到每一个店里。
通过在千千氏的一系列培训,邹燕第一次懂得怎样护理保养自己;第一次发现化妆以后的自己其实也挺美丽;第一次明白头发可以做出各种盘发造型,成为让自己更美丽的武器。
制衣女工邹燕的春天终于要来了。她练就了一手好本事,她可以在三分钟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出与客户衣着相配的发型。她可以在5分钟内为客户画出精致美丽的妆容,她开始蓄头发,希望总有一天可以将别在客户头上的美丽发饰用在自己的身上。
深夜里一个人哭泣的境况再也没有了,她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不仅仅是千千氏的同事,更有很多是光临千千氏的顾客。
对邹燕而言,她们来到店里,就是她的朋友,她常常邀请她们到自己家里,一起做饭,一起吃。她常常和她们下班散步,分享心事,分担烦恼。她与她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在四川乐山店工作时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加深了邹燕对顾客感情。
当时,作为店长的邹燕与一位名叫文玲的顾客成为了好朋友。一天,邹燕收到文玲发给她的微信,说自己病了,感到很无助。邹燕收到微信以后,很是着急,想要为她做点什么,让她振作起来。于是她灵机一动,动员店里的其他员工,带着她们的“装备”赶到医院。
邹燕一直记得,当文玲看见自己风风火火赶来的时候,笑得是那么的灿烂。
她们给文玲化上了美丽的妆容,梳了好看的盘发。经过他们打扮的文玲,再次绽放出了青春美丽的光彩。病房里的其他病人看了,都不住的夸赞。
她给病友们说了很多笑话,她的妙语连珠逗得大家都捧腹大笑。因为邹燕,病房里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欢声笑语。
从那以后,邹燕时常收到一些小礼物。那是热爱旅游的文玲,寄给她的一份深深地情谊。
蜕与变
千千氏就像是蛹,在千千氏里,邹燕经历了由貌不惊人的小小毛虫到美丽蝴蝶的蜕变过程。
2008年,邹燕给孩子的心脏做了手术。2009年给孩子报了一所舞蹈学院。2011年,她在四川自贡买了一套房子。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语叫:待我长发及腰,少年你娶我可好。邹燕的长发已经及腰了,寂寞坚强的心,也终于迎来了春天。
“我已经再婚了,我过得很幸福。”邹燕的幸福不用言语,她的眼角眉梢早已透露。
千千氏培训的不仅是她赖以生存的技能,还有宝贵的企业经营,人员管理经验。千千氏给予了每个员工发展的机会,只要是在千千氏三年以上的员工,千千氏都会给予她未来创业的经济和人员的支持。对于没有创业打算的员工,千千氏也会给予分红。
时间回到2013年,邹燕已经是一位时尚干练的店长,留在千千氏已经7年,年分红已达13万。
每天早上7:00,她就会开始准备一天的营业,检查员工的妆面和头发。检查大家对服务口号的熟悉程度。
顾客到店里来,就会带着大家用热情的口号欢迎她们。
“美女进店,美丽实现!”对邹燕来说,这句话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她们对这份美丽事业的热爱。
千千氏每个月都会对店长进行考核,每两个月对员工进行考核,获得区域第一的员工不仅仅会获得荣誉证书,还可以获得奖金的奖励。
除了千千氏规定考核,邹燕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考核机制。“每个月我们都会有3次以上的能力考核,考核店员的能力,包括业绩、技能、沟通能力。”
除了能力上的考核,邹燕也有自己的“攻心术”。
因为很多新近店员都是90后,她们活泼,但不定性。这时,她就会给她们算目标,让她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告诉她们应该怎样分配手里的钱:一部分钱孝敬父母、一部分留作未来的发展、一部分为零花。每次经过邹燕“计算”的店员,都会突然成长,努力工作,担起生活的担子。
除了这个,邹燕还会下厨为员工做饭。员工一有优秀表现,她就会在微信上发捷报,给予她们精神上的正激励。
展翅
在成功成为一名店长之后,2013年10月。邹燕决定做出一个重大的改变。她要拥有自己的店了!这个念头源于她的弟弟弟媳,他们加盟了千千氏,拥有了自己的店铺以后,变得更加自信,物质上也有巨大改变,他们不仅买了豪车,更拥有了价值几百万的房产。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真真实实的致富案例!
现在,邹燕唯一担心的,就是从店长到加盟商的身份转换。“不过没关系,每家新店开业,千千氏就会派带动师到店里来!”
呆在千千氏7年,邹燕亲眼见过带动师来到店里的第二天,店里业绩就成倍增长的画面。
“带动师到店里以后,就马上开始着手培训。在现场,以实际销售行为为样板,给大家一个示范和参考。然后整肃大家的服务口号,促进大家和客户的互动,店内的气氛也一下子活络起来。一天的时间,店里的业绩就有明显的改善了。”
“业绩调整过来以后,带着大家一起分析原因,调整心态。”邹燕说起带动师,赞不绝口。
“在带动师来过以后,店里的业绩增长了两到三倍!”
邹燕的眼中绽放着自信的光彩,现在的她时尚靓丽,举止落落大方,话语之间舌生莲花。以前的丑小鸭早就不见了,因为亲情,因为千千氏,她涅槃重生,化作了美丽的白天鹅!现在,天鹅已经展翅,准备飞向更美好的天空!